找到相关内容40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2)

    :「业缘,至圣亦难违」,而入长安,不乘  官乘,时年七十四,敕住兴善寺。帝敕集僧望评立国统,众  皆举裕。裕又表辞请还,帝请止三次,遂固辞而归本邑。裕  后住于相州 (河南彰德) 演空寺,帝又诏请之。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3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当维那,与余座靠近。听弥勒菩萨讲‘唯心识定’,未竟,弥勒指谓余曰:‘你回去。’余曰:‘弟子业障深重,不愿回去了。’弥勒曰:‘你业缘未了,必须回去,以后再来。’”   ⊙太虚大师   师对各种法门平等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明记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

    欢喜心,是汝大恩!今日当为我解是三尸。答言:先当与汝作要,然后乃当为汝解之。从今日后至于法尽,更不听汝恼乱比丘。魔言:当受尊教!   由此可见,清净和合的团体才会有深广的业缘和力量来广度众生。在现今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2477361.html
  • 《魏书·释老志》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

    他们了解的是“业缘”、“三世”、修行的必要、归依三宝的重要、什么是六道、什么是五戒等等,最多是“四谛”、“六度”、“十二因缘”;而不是“空”、“真如”、“涅架”、“如来藏”等等,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所生活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6.html
  • 雍正及其编著的佛教典籍

    十年不见一僧,未尝涉及禅之一字。盖此事,实明者少,逐块之流,徒劳延伫,求名之辈,更长业缘,而世间井底蛙又必妄生议论”。因为“朕悯诸有情无知愚陋,恐其因此造诸谤般若大罪孽,不谈之意,良非偶然”。   ...

    史原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279275.html
  • 本教文化

    特征、价值体系、精神结构、思维水平和行为方式,这无疑为象雄诸羌(戎)的部落联盟者融合成藏族,提供了凝聚的动力。从氏族到部落联盟再到民族的发展过程中,一般是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。再以地缘关系和业缘...

    庄春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079495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人缘、姻缘、业缘、前世姻缘、天赐良缘、天缘巧合、喜结良缘、缔结姻缘等等。总之,在中国人的佛教信仰现象中,缘分让人们生活在一起、进行人际交往。   佛教讲求的“缘”,乃是佛教思想、信仰的重要范畴,亦名“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从《工珠自传》看活佛的产生及其弊端

    教喇嘛(上师)雍仲丹增(永恒持教),这个家族曾产生过琼波朗加(香巴噶举创始人)和米拉日巴等闻名遐迩的大师。而与他母亲结为夫妻的,却是一位本教密咒师,工珠说:“此人即是我业缘之父亲”。   在他3岁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2485092.html
  • 中国人的“关系—信仰”模式

    远近、亲疏、贵贱、高低,人神关系取决于人际关系。   因此,血缘身份及衍生的关系(地缘或业缘)成为控制行动、心理距离的主要依据。关系身份与关系类型联系着相应的行为规范何行为结果。9 所以,神人关系在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085454.html
  • 解打鼓

    造之善,故云非善,例如依他力而离自力,故使行者非行非善。”(第八节) 只知所谓皆是他力,皆是业缘(参照第十三节)而未曾经过一念发起,信心决定,欢喜踊跃之妙境,则天地悬绝,其人地狱,如箭射。 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886612.html